京ICP备16030046号-1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10 HBstars.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二十二院艺术区6号楼079单元
专访丨《理想照耀中国》编剧初征
《理想照耀中国》中有三分之二的篇章都是在讲述普通人的传奇,从“长征路”到“奥运路”,编剧初征聚焦百年中普通人的传奇人生,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带到观众面前,讲述他们为“理想”追逐的脚步。今天,为大家带来青春你好传媒签约编剧初征的独家专访,探索普通人背后的“传奇人生”的是怎样炼成的!
Q:您在《理想照耀中国》中一共负责了四个篇章,您觉得哪个遇到困难最大?
编剧初征:《雪国的篝火》和《磊磊的勋章》都挺难,要在20分钟之内去陈述一个高光时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雪国的篝火》我们的设定是炊事班的几个战士全部牺牲的故事。所以说讲好、讲明白“如何牺牲”是有一点困难的。《磊磊的勋章》创作难度主要是不了解,尤其对柔道这项运动的不了解。创作过程不仅要了解这个运动项目,还要了解运动员的心路历程,这个就很困难。
Q:《雪国的篝火》的故事我好像也在课本上见过。
编剧初征:对,这也是它的难度之一。因为涉及到真实历史的题材,创作中引用的几个点都需要非常谨慎。我们也阅读了《金色的鱼钩》和《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也是讲述长征路上战士们没有粮食的故事,有点像《雪国的篝火》中糖豆牺牲的变型。
Q:这个故事看着就比较眼熟,但实际创作的话难度是不是比较高?
编剧初征:《雪国的篝火》创作过程是很快乐的,我和饰演老钱班长的王劲松老师之前在横店见过好多次。他在看了多个剧本首选了《雪国的篝火》,因为对角色感触很深。开拍前所有演员围读剧本时,道具组拿了很多道具给我们看,比如说磨青稞的石磨。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包括火种怎么保存、烧火,搓棉花等等,这个是创作当中不断调整出来的结果。王老师当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反复出现的辣椒。剧中雪葬的情节是王劲松老师本人提出来的。原来剧本中写的是老钱靠在一块石头上,渐渐没了生气,但是王老师觉得不够震撼,他提出来雪葬,这个镜头当时拍的时候大概雪中埋了十几分钟,他是真的“被埋了一次”。花絮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还是很催泪的。是演员们的创作初心,帮助了这一集的成功。
《雪国的篝火》创作剧本阶段就在哭,后面看成片也几度泪奔。算是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其中,这真的是很难得的创作经历。还有《抉择》也是我们和总导演、分集导演包括演员们沟通创作比较深入的一次。
Q:《抉择》中的蒋先云在党史上非常非常了不起,但好像大家都不太了解他。
编剧初征:对,我和总编剧梁振华老师在2013年准备做一部剧叫《黄埔军校》,我们当时用了九个月对黄埔军校进行历史研究,甚至黄埔军校整个校史我都可以口述下来。所以当时面对《理想照耀中国》40个篇章的时候,我第一个选择的就是《抉择》。但是《抉择》的剧本创作难度是最高的,因为涉及重大历史人物,他们的每一台词都必须有出处。在这个篇章中编剧创作自由度比较高的是蒋先云和许之舟在船上的那场戏,播出后观众们对这段戏的评价也比较高,观众们完全明白创作者要表达什么。《抉择》虽然只有20分钟,但其实背后有长达七八年的资料积累。就好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曾经努力付出的一切,最后也会呈现在作品中,这点对于创作者来说还是很有感触的。
Q:在这几集的创作当中,和其他的电视剧创作又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编剧初征:首先是它的时长规定。《理想照耀中国》很像是一个考试,要在规定的时间去完成这场考试。但实际上《理想照耀中国》带给我的创作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所有的篇章、所有的演员都要参加剧本围读。以前我们做电视剧,主创和演员参加围读的时间有限,没有办法30集或者40集全部深入交流沟通。但《理想》不一样,他的篇幅比较短,所有人参与度会很高。如何表达的有力量又有闪光点,真的全身心的去投入创作这样的作品才会明白。
Q:《磊磊的勋章》作为第三集播出,和前两集《真理的味道》《守护》都不一样,前两集是有大的时代背景,到了第三季一下就聚焦了刘磊磊这样的小人物,还让他本人出演,这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编剧初征:这是开始就达成的共识,刚写完《磊磊的勋章》我们就提出来一定要找一个真的柔道运动员来演刘磊磊,普通演员是演不了的。最后分集导演刘国彤选择了刘磊磊来出演刘磊磊。
Q:确实,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刘磊磊一上场绝对是练过,但最后我才知道这是刘磊磊本人。
编剧初征:任何演员都演不出来那个状态和身形,当时看了很多柔道的录像和资料,演员是摔不出来这个感觉的。其实最初我也不相信有人能摔284万次。当时讨论剧本为了一些关于牺牲与奉献精神的表达,我和总导演傅东育也有过争执,傅导拍着桌子问我“你知道什么叫理想吗?!”。当我真的跟刘磊磊沟通采访之后,我突然相信了牺牲、相信了奉献、相信种平凡而伟大的信念,他就是那个闪闪发光的存在!
我认为《磊磊的勋章》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扎在中国国家女子柔道队的训练馆里面。你一定要去看他的根你才能顺着写出它的枝枝叶叶,否则在家里生编一个陪练的故事是绝对编不出来的。包括磊磊和他爸爸在火锅店吃饭的那场戏,他爸爸第一句的台词我大概想了一整夜,比如说“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安排好了工作”等等都太常规了,到早上四五点钟天亮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他要说什么,“天安门几点钟升国旗啊?”我一下子想到这句话,想到这句话之后,自己就红了眼圈。那一个瞬间,我想我找到了这一集剧本的魂。
Q:在这几个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总编剧梁振华老师在其中都起到了怎么样的帮助?
编剧初征:主要是《抉择》这个篇章我和总编剧沟通的相对多一点,《抉择》的内容我们两个都比较熟,基本上整个框架都是我和梁老师讨论出来的。因为我们两个对黄埔军校的研究太深是有这个默契,这是相对于其他篇章没有的优势。其他像《我送亲人过大江》中颜红英、《磊磊的勋章》中的刘磊磊,这些我以前都不知道,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去了解它、熟悉它,然后再去讨论这个人物要怎么去做,怎么发展。这两个篇章,总导演傅东育和两位分集导演郭廷波、刘国彤他们也对剧本创作提了很多想法。每一集的创作,其实都有集体的力量。
Q:那么创作过《理想照耀中国》之后,对于未来的创作会有哪方面的帮助,或者学到了一些新的什么经验?
编剧初征:在创作上深刻体会了要站在角色的角度去呈现他的世界。以前写剧本可能对角色处理的比较表面化,现在会去看人物背后的复杂和立体性,创作的人物会更饱满、立体、鲜明。另外一点是对历史的感悟,像《雪国的篝火》,之前对于长征并没有体会,当我真的上了雪山,在雪山上行走都困难的时候,那一刻会带着“我们的先辈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去创作剧本。所以创作是多元化的,在现场体会到的感受也是更立体丰富的。我开始是有一点拒绝《理想照耀中国》这个项目,觉得理想太厚重了,我特别怕我说到很口号的东西让观众无法接受,也特别怕把控不好,掌握不好写实和诗意表达之间那个度。但整个创作过程下来,会发现只要我写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走过他们走的路,了解他们曾做过的事情,会让我从不信到相信。所创造出来的内容就会不一样,不是去呈现一个有名有姓有高光的历史人物,而是去表现平凡中的伟大,观众会看得懂,会给予认可。这也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一场坦诚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