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6030046号-1
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HBstars.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二十二院艺术区6号楼079单元

首页 > 公司动态 > 正文

专访丨《理想照耀中国》编剧胡雅婷

《理想照耀中国》集结了众多青年编剧的参与,大家不乏各有特点,而其中最具诗意的就是文学系出身的青年编剧胡雅婷。在她承担的《望星空》《下一个100年》《第五十五封信》这三个单元中充满了对浩瀚星空、匠心传承和坚韧感情的诗意向往,今天带来青春你好传媒签约编剧胡雅婷,聊聊她是如何把对“生活的美”融入到作品中的。

\

Q:在《理想照耀中国》中您一共负责《望星空》《下一个100年》《第五十五封信》这三个单元,您觉得哪个创作难度最大?

编剧胡雅婷:我觉得,三个篇章都有不同的难度,但横向比较而言,《望星空》难度最大。首先是时间难度,我写这个剧本到播出这段时间是很短的,不仅要写剧本还要和导演共同解决拍摄难题,还有大量的航天知识要储备。一开始,我们没有资源,没有办法和真正的航天员沟通,也不能进入航天城。最后,在各方努力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让这一集有了不错的呈现。
接触到了真正的航天员后才明白,一开始的我们的很多设想都只是是对航天员的训练生活的想象而已。后来,我们和“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在《望星空》的篇章中,他们更希望我们弱化个人的印记,而去突出航天人的群体,这是航天题材的特殊性。在中国艰苦卓绝的航天事业里,每一个默默无闻的航天人都很伟大。在《望星空》中,男主角取名为“陆向宇”,意为陆地对宇宙的向往,也是六个备飞宇航员对宇宙的向往。在这个剧集中,我希望通过影片,大家能看到《望星空》中宏大的格局——“航天员的终极理想代表的是,我们向着永远的未知、向浩瀚星空发起挑战”。

Q:在您负责的这三个单元中,从情感上来说哪个印象比较深刻?

编剧胡雅婷:若说情感上的深刻,那肯定是《下一个一百年》。因为我的丈夫也是从事故宫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因此,我第一个能联系上的原型人物就是高飞,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都懵了,因为故宫人大多严肃、谨慎、不喜欢抛头露面,他接到电话很惊讶,还找我要了项目书确定我说的是不是真的,就还蛮有戏剧性的。
高飞修复青铜面具的故事是发生在2013年左右,那个时候故宫文保科技部尚未整体搬迁故宫西城墙根,依然是之前的小院。因此,剧组需要复原2013年的文保科技部的场景,在拍摄修复场面的时候,我和分集导演阚犇犇一起和原型人物视频通话,一点一点确认摆设的细节,包括修复的手法、次序等,都经过了反复的确认。而剧中的细节倒茶和两头忙,也是来自于两人真实的情感体验。片中的3D面具,也是高飞借给剧组的。无论如何,这一个篇章能作为青春你好传媒的承制项目,也成为了整个《理想照耀中国》的收官之作,是非常幸运的。
\

Q:那你觉得《理想照耀中国》的创作和其他有什么不一样?

编剧胡雅婷:《理想照耀中国》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创作体验,因为它是基于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关系的真实经历去进行创作的,总编剧梁振华老师频繁告诫我们,一定要扎实了解人物,不能简单臆测,真实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第五十五封信》中,李志强坚持等待丈夫的细节;《望星空》中航天员向往星空的真实状态;《下一个一百年》中高飞和王有亮之间温暖师徒的关系,都是以绝对的真实为底色的。似乎这就是《理想照耀中国》的特点,我们不会用极其夸张的戏剧结构,来做一些复杂的人物塑造,多以真情、真事动人。
而这一次创作,我们也需要同时对接不同的剧组筹备工作,而剧集本身的关注度和重要性又首屈一指,可能很多编剧都会面临沟通上的巨大压力。但克服之后,是对我们能力巨大提升。
\

Q:在《第五十五封信》的创作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编剧胡雅婷:因为我是湖南人,所以总编剧梁振华老师在刚开始分配选题的时候还和我商量一下要不要给我这个篇章。《第五十五封信》讲述的是红军将领陈毅安和妻子李志强的故事,梁老师当时的想法是不要写他在黄洋界战役的人生高光,所以我们共同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婉的方式去介绍陈毅安的一生,体现他对于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的伟大。
《第五十五封信》联系陈毅安后人的过程也颇为波折,陈毅安之孙陈正烈是一名少将,在和他长达数小时的沟通交流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鲜活地知道了李志强先生是什么样的形象。他说,我的奶奶是个非常整洁的人,她就算在特别困难的时期都是穿着整齐的旗袍,身上极其的素雅干净。并且她的精神是非常坚毅的,永远都是一副非常坚定的形象。听完之后我突然就鲜明了,因为之前我一直想像不到李志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也看了李志强本人的一些老照片,这对我创作帮助都是极大的。
\

Q:这三个单元在创作上是不是都是先进行艺术想象,后面再根据实际进行修正?

编剧胡雅婷:《理想照耀中国》一定要有真实性和真实感。包括《望星空》时,我自己也没想到会较真到这个程度,有一位航天人还发微信表扬:“《望星空》这个篇章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的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每一场戏比较扎实的,肯定不是看起来很虚假、飘渺的故事,我们不会让内行看出硬伤。
包括《望星空》中有一场2009年除夕航天员和家属聚餐的戏,这场戏其实是根据真实情况的合理想象,因为航天员之家在创办的前几年有一个传统,除夕大家一定会在一起聚餐,每家都会端菜出来,一起包饺子。我觉得这个点很好,就结合了一下神七发射后09年三位航天员上春晚的现实,而有了现在的戏,让男主角的女儿看到了春晚里的三名航天员,又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这种失落感是可以更生活化地表现出来。
\

Q:在《理想照耀中国》的创作过程中,和总编剧梁振华老师合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编剧胡雅婷:我们团队的很多人其实和梁老师已经合作很久了,他对我们每个人的创作特点都非常熟悉,我觉得梁老师在破题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的直觉和庞大的史学、文学体系对于《理想照耀中国》的整个创作特别有用。同时,他也一直在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提供各种帮助,从创作层面到精神层面,让我们有自信、有能力去面对这次挑战。

Q:所以参与《理想照耀中国》的创作是不是给了你极大的艺术自信?

编剧胡雅婷:虽然在其中只负责几个篇章,但压力甚大。而我们在反复创作中,一直压紧牙关,也告诉自己,必须努力去逼自己一下,看看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到底如何?通过这次创作,我们感受到了一次集结号的吹响之后,在前线奋战的各个工种的不易。可以说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创作上的磨合,也必须面临很多突发的事件,这次对我们的创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都有很高的提升。我相信,这次《理想照耀中国》的创作之旅,一定会为我的今后的创作提供很多滋养。
\